當前位置:網站首頁>>行業數據
波瀾壯闊40載 蓄勢待發新征程:
2018中國服裝大獎特別盛典 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2018中國服裝大獎特別盛典將于10月18日在吳江盛澤啟幕。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中國服裝人一直追求的是一個強大國家背景下的強大行業的夢想。中國服裝行業40年發展歷程,既是改革開放以來強國之夢的最好的行業注釋,又是國家強盛民族振興指路的最好行業縮影和國家側面。
溫故知新、繼往開來,2018中國服裝大獎特別盛典以全新的開始,向杰出的人致敬;以行業的視角,向新的時代致敬;以精神的力量,向偉大的祖國致敬。
憶往昔 崢嶸歲月稠
40年改革開放歷程,根本改變了中國。
40年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目標模式的改革開放已把中國建成世界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
紡織服裝作為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以及創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產業,為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會長杜鈺洲表示,“40年來,中國紡織服裝產業不僅做大,而且在不斷升級?!?nbsp;
他指出,紡織服裝工業對于國家的發展貢獻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其一,紡織工業是民生產業,首先解決了人民生活的問題;
其二,作為重要的民生產業,解決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
其三、不斷滿足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1978年,我國服裝年產量為6.73億件,平均每人擁有量還不到1件;
2016年規模以上企業服裝產量314.52億件,相當于為全世界(74億人)平均每人提供了4.25件衣服,增長了45倍。
1978年,服裝出口額為7.08億美元,僅占全球服裝出口總額的2.5%。
2016年達到1610億美元,占世界服裝出口的36.40%,增長了226倍。
1978年,全國衣著類零售總額為278.5億元,
2016年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累計10218億元,增長了35倍。
如今,紡織服裝行業成為中國整個社會面貌的一個亮麗的風景線,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的表現都十分亮眼。
中國人的著裝已經融入到全球的多元文化交流之中。
40年,進步與發展的榮光
回望過去,中國改革開放進行時,也是國際上產業結構調整關鍵期,勞動密集型產業蓬勃發展,
尤其是紡織服裝產業憑借人口紅利與勞動力優勢,不斷創造生產價值。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這意味著中國紡織工業進入到全球化的競爭中。
隨著以“服裝為龍頭”帶動整個紡織產業鏈的發展思路逐漸清晰,促使產業更全面且系統的創新變革,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堅定地說,服裝產業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始終是變革與創新的策源地,
在整個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過程之中,做出了歷史性與開創性的貢獻。
40年來,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厚實了中國服裝產業的積淀。
杜鈺洲認為,產業的進步主要表現在五大方面:
科技含量大幅提升助力服裝制造升級;
文化生產力的提升加速中國品牌成長;
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節能減排成果顯著;
注重人才培養,以人才為本、以人才強國深入人心;
產業結構得到不斷優化與升級。
伴隨著國家的發展,中國服裝行業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連接新消費,不斷煥發新朝氣。
科技創新飛速躍變,智能制造有序推進,新業態、新模式、新服務不斷涌現,
傳統非遺文化和服裝設計融合日益加深,向著科技領先、品牌一流、生態持續、人才杰出的服裝強國聚力前行。
與時代同行 共筑強國夢
在新時代背景下,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產生了三個新變化:
消費需求多元、創新迭代加快、智能深度融入。
面對全新的變革與挑戰,孫瑞哲認為,新時期,新使命,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需要有新的應對。
他強調,服裝產業發展作為中國紡織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的支撐行業,
作為中國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的領航產業,
需要建立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
為強國建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當前,以“一帶一路”等合作倡議為契機,中國形成了全面開放的發展新格局,
為服裝企業“走出去”提供了空前的發展機遇,
越來越多的中國服裝企業加入國際品牌合作并購的隊伍,
一批服裝品牌進軍國際市場展現中國服裝非凡的創造力。
一幅時尚全球化的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為中國服裝企業成長為世界級時尚集團提供著強勁動力與廣闊平臺。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這是地覆天翻的40年。
我們未曾辜負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也不會辜負這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
憶往昔崢嶸歲月,產業興盛、國家富強;
從頭越不忘初心,堅持行業發展新定位,為實現服裝強國夢想篤定前行。
來源于:中國服裝協會